迪庆
切换分站
免费发布信息
当前位置:迪庆贝壳58房产网 > 迪庆热点资讯 > 迪庆同城资讯 >  人民日报点赞昆明古船船模营造技艺非遗传承人付昆祥

人民日报点赞昆明古船船模营造技艺非遗传承人付昆祥

发表时间:2023-07-12 11:58:05  来源:资讯  浏览:次   【】【】【
话题:#云南# 文章来源:匿名用户, 内容简述:人民日报点赞昆明古船船模营造技艺非遗传承人付昆祥

云南云南7月12日,人民日报刊登云南省昆明市古船船模营造技艺非遗传承人付昆祥的文章

    最外围一层是战船,往里依次是马船、水船、粮船,最中间是旗舰“天元号”宝船……船队以“飞燕阵”排开,旌旗飘飘。600多年前,郑和驾驶宝船,向着大洋出发,开辟了一条海上丝绸之路。600多年后,郑和下西洋时千帆竞发的浩荡场面,通过一艘艘栩栩如生的船模,呈现在人们眼前。

    这21艘按1∶100比例做成的郑和船队船模陈列在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区博物馆,是近一段时间以来,博物馆最受欢迎的展品之一。看着亲手制作的船队,头发花白的昆明市古船船模营造技艺非遗传承人付昆祥,宛若一名老船长,眼中充满自豪。

    付昆祥17岁加入云南省航模队,做船模已有40年。从航模队退役后,付昆祥在外地创办了船模厂,靠着一手精湛的手工船模制作技艺,他制作的船模很受市场欢迎。

    市场红火,付昆祥却“急流勇退”,回到家乡昆明,组建了一支5人团队的工作室,只因他心中有一个更大的愿望——再现郑和下西洋船队。

    “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庞大的远洋舰队,郑和七下西洋,为沿线国家带去和平与友谊,展现了中国灿烂的航海文化。”2012年,付昆祥决定复刻郑和船队,用船模再现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举。

    世人皆知郑和下西洋,但郑和船队是什么样,鲜有人知。为此,付昆祥去博物馆寻找史料,但发现关于船队模样的详细记载并不多。没有船体图纸、没有实物,只有部分历史文献作为参考,再现郑和船队,难度可想而知。

    为了让船模尽可能贴近历史,付昆祥到曾经是郑和下西洋船队造船基地的南京龙江宝船厂遗址,从出土文物中找寻船队的蛛丝马迹。他还多次前往福建和广东的渔村,向当地的老船工请教古船制作技艺。

    做船的第一步,是确定船型。根据史书记载,郑和宝船长约150米,宽61米。什么样的船型才能使如此庞大的船体适应出海远航?

    “中国古船主要为沙船、福船、广船,沙船是平底船,不适合大海远航。郑和船队3年完成60多条宝船的制造,用造价昂贵、制造时间长的广船也不太现实。福船的龙骨架构、尖底和水密隔舱设计,更适合远洋航行。”遍访老船工和专家后,付昆祥确定了郑和宝船的船型为福船,同时按照史料记载的船队编制,设定了208艘舰船,按1∶100的比例进行制造。

    木工、漂染、缝纫、雕刻、绘画、上漆……船模制作工艺十分精细,制作一艘郑和宝船船模就要花两个多月的时间。除了船的结构,付昆祥还注重还原船上的各种细节。他给宝船设计了五层甲板,还原了中国古船的水密隔舱结构。甲板上的桅杆按史书记载的“九桅十二帆”建造,船尾指挥楼的屋顶,则沿用了中国古建筑的斗拱结构。

    如今,付昆祥已造出近百艘郑和船队模型。在做船之余,他更注重技艺的传承和文化的推广。作为非遗传承人,付昆祥不仅将技艺传授给80后徒弟王黎,还与多家中小学合作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讲授古船文化体验课。“我们有责任将中国伟大的航海史代代相传。”付昆祥说。

    付昆祥再现郑和船队的努力仍在继续。57岁的他有一个“航海梦”——“等到郑和船队全部制作完成,我要带着它们沿着新的海上丝绸之路巡展,重现当年波澜壮阔的航海旅程。”付昆祥充满憧憬。

云南

    编审/何皓  终审/桂婷

文章来源:昆明新闻,若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转载于网络或用户自行上传发布,其中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不负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发送到本站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